听美国硅谷知名孵化器YCombinator创始人Paul Graham聊创业
翔正导读
创业,无数人向往、踌躇、奋然、倾注……回想创业,又有多少人饱有“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的奢望。创业前究竟该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和认知?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美国硅谷知名孵化器YCombinator的创始人Paul Graham在其与斯坦福大学共同设立的公开课“CS183”上有专门一节讲演来探讨这个话题,也许所有“在创业路上”或是“准备走上创业路”的人,都会有个性的体会和思考吧。
Paul开门见山就提出,创业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如果创业过程中判断全凭直觉,你将谜途不归。在YC培训中,Paul时常告诫创业者不要太过依赖直觉,尽量避开直觉带来的误区,但创业者依然常常在这个问题上犯错,原因在于:直觉可预期、可把握,让人感觉自信、有安全感;违背直觉的判断就像违背常识,让人下意识产生怀疑,因此时常导致选择性忽略。
虽然创业过程中很多判断与你直觉恰恰相反,但Paul反过来却指出,选择创业伙伴,意味着你每天都要跟他深入交道,因此选择一个志同道合又值得信赖的创业伙伴十分重要。而对于人的判断,很多时候直觉比理性更为准确、可靠。
你有可能遇到一个资历、能力都相当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但面对面的交流后又让你隐约感觉对方在某些方面(可能是人品、可能是性格等)令你有顾虑,这时直觉的判断就显得很重要了。因此,Paul建议创业者:
选择你喜欢、尊重,并且愿意长期一同共事的小伙伴;确保这些小伙伴你足够了解,好的选择是认识多年、值得信赖的,那些虚伪的友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利益面前都将暴露出来。
Paul非常犀利地指出,学习如何创业(learn how to start a start-up)的核心并非是把创业本身当成某种技能或流程来掌握(如学习外语是为了掌握这门外语的技能),创业的关键核心在于创造用户需要的产品和价值!Paul告诫创业者,创业并非:
为了掌握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和知识(注册公司、税务、招聘等);
为了掌握从天使轮到后期融资的融资技巧(虽然你很有可能把商业故事说得足够动听,且成功融资数轮);
为了把握投资人心态,迎合投资人喜好(以如何快速增长为例,Paul认为“增长黑客技术”这个词如果用在一个本身吸引力就不大的产品上基本就是忽悠);
为了创业而创业,即给自己一个听起来合理的创业理由、听起来合理的创业主意、操盘好估值和募资、招募一批人热火朝天地看上去像是在创业等等。
在Paul看来,如果一个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主要精力是关注以上几方面的“诀窍”,那么这个创业公司就已误入歧途,未来前途渺茫,因为自始至终他们的关注点都没在重要的一点上:产品!
在YC,Paul和CEO Sam Altman常常遇到有这种问题的创业团队,各个国家的创业团队都有这个问题,YC把这种现象称为“playing house”。翻译过来就是“过家家”,这就像一个游戏,参与者理解其规则以后,把游戏玩到较佳罢了。
传统的教育体系和职业体系培养了年轻创业者的一种惯性思维,即习惯于为了达到某个目标,去刻意迎合这个体系的喜好,并找到诀窍(looking for the trick),以达到该体系的标准、获得该体系的认可(例如常春藤大学申请看重看你的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及leadership等,于是你刻意去按该标准实践;而在职场中,年轻人习惯找窍门以给老板留下好的印象,如一封邮件非得等到半夜来发让人感觉你很努力等);
所以,当创业本身也被当做一个新的“游戏”时,创业者的注意力也就变成如何理解规则,找出check box,然后努力达到这些体系的标准,并做好外围的管理罢了(如讲故事、估值、募资、招募等);他们的精力从根本上就不会放在打造产品内核中,而是在不断满足外部动机中。
因此,Paul说,在YC经常听到创业者提出“我们如何才能XX”的问题,而他们内心期望得到“只要你们做XX”的答案。这种寻找捷径的心态Paul认为并不能成为创业可持续的动力。
Paul强调,没有用户热爱的产品,创业者就算融了资,也只是:1.膨胀了自己的信心,2.忽悠了投资人的钱袋,3.挑战了用户的智商,结果创业者还是会自己埋单。怎么才能了解用户的需求,而做出好的产品呢?Paul说,与其通过在大学课堂或者培训机构里听讲座来“学习如何创业”,不如实际投身到创业中去,接触、理解、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创造出较好的产品。课堂上、书本上能学校的有关创业的知识就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了。
创业是一项较耗心智和体能的庞大系统工程,是长时间全身心投入
Paul说这一点其实经常与我们直觉相悖,很多人低估了创业对人身心的磨砺以及对生活的无情摧残。Paul一再提醒创业者,要时刻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在投身创业前,要充分、足够、由衷、深刻地认识到以下几点:
创业节奏快、强度大,非常消耗人的时间、精力,并占长期据人的心智和生活,劳苦程度超乎你的想象(也就是说,当你感觉十分良好时,说明你可能没有在创业状态;感觉良好可能只是低估了现状,高估了能力);
万一创业成功,这种紧绷的状态会变成常态,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创业是一项与时间做闺蜜的长途跋涉,心、智、体、劳全得押上,记住是做时间的闺蜜。
不要被成功创业人士的光鲜所迷惑,要相信,任何事情都有成本和代价。投身创业本身就是巨大的机会成本,而创业如果成功,则会进一步放大机会成本。那些成功的创业者(Larry Page,Mark Zuckerberg等)背后都有不为人所知的艰辛和痛苦经历,只是人们总是更容易被成功的光鲜所吸引,而直接选择性忽略背后的代价(就像Zuckerberg支配着Facebook,而Facebook也支配着Zuckerberg,后者很难再有私生活)。
Paul指出,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如果你认同上面说的前5点,那么兼职创业或者学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较小。道理很简单,因为兼职创业者、学生创业者根本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创业的过程中去。你只能是二选一,当学生还是创业?干好本职工作还是创业?在创业本身这个选择上,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所以,Paul告诫在校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是学习,学习足够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取得一技之长。
然后,Paul又强调了另一个听上去有悖直觉的一个观点,即不要刻意有意识地、绞尽脑汁地寻找创业主意。Paul以前在写过几篇专栏文章来论述这个观点,核心大概有几点:
不要每天都刻意地、有意识地为了寻找创业主意而寻找创业主意,直觉和自负很有可能让你犯错,自己的需求可能不是市场的需求;
放轻松,不要绞尽脑汁,退一步海阔天空,让那些能帮到你解决问题、让你有兴趣的事情自然流露。很多很棒的创业主意甚至在一开始你自己都没有特别注意到,它很可能只是你的一个小项目或者灵光闪现;
学习足够多的重要知识(技术、艺术、文化等),建立坚实丰富的知识体系,有一技专业之长;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长来学习,只要学习本身能让你感到愉悦;
对于那些让你感兴趣的问题,花足够多的时间来思考,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与你喜欢、尊重的小伙伴积极充分讨论,顺便也物色合适的联合创始人;
活在未来,把自己带入到未来,那些具有未来感且在未来一定会有强烈市场需求的主意有时候会是别人都还没有想到但非常有趣的创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