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五月,全球的投资者都会从世界各地涌向美国奥马哈,街头小巷,熙熙攘攘,甚至从很多人身上穿戴的衣物中都可以发现令他们兴奋不已的理由——巴菲特股东大会。是的,一年仅一次,这不仅是伯克希尔公司的年度总结大会,更是一次朝圣股神、对话未来的盛世,三万人一起,于谈笑间,把握全球经济的走势与命脉,汲取投资的密钥和思维的养分,何尝不是一件欢愉的幸事?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地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想法,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在很多孩子还在懵懂地寻找一个更好的玩伴,更适合的玩具时,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六年后,17岁的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傲娇地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尼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士学位。

巴菲特学霸的自豪感却在1950年受挫,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但这对胸怀大志的他来说,只是另一个更好的选择而已,接着,他便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自此,他们学霸之路便顺风顺水,投资眼界自此打开。1951年,21周岁的巴菲特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硕士学位。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资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路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神奇的是,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涨”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94年底,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显现,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8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0.2%,高出道·琼斯指数10.1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8年,他就可得到433万美元的回报。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2009年,巴菲特与比尔盖茨分获新诺贝尔经济学奖。

谁选择了相信巴菲特,谁就坐上了累积财富的火箭。每一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上,巴菲特都会用实际数据告诉每一位股东,当初他们的选择会是多么得明智。他喜欢在股东大会上,与老友查理芒格对话,边喝可乐边轻描淡写地告诉大家明年的世界走势,这种随性的聊天风格会让你随时有一种不敢当真的感觉,事实上,他却用数据证明着他独一无二的眼光和价值。
财富的积累并没有让巴菲特迷失方向,他向来客观的面对自己,面对失败亦是。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必定有个环节——反思,股神会说出自己的困惑,也会承认自己有时缺失的细致,其实他大可不必把这些对于他巨额财富来说微不足道的损失公之于众,但他却始终不忘记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对全球的关注负责。我永远不会告诉你,我要买那只股票,但我会告诫大家,始终不忘记理财的初衷,理性地获取更多的财富。
每年5月,翔正国际都会集结一支由中国商界精英组成的队伍,前往美国奥马哈的Century Link Center,对话商界巨擘,朝圣传奇股神,巴菲特股东大会,我们即将出发,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