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软件存在明显短板
宁振波说,我国工业体系中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反过来看,我们配套的工业软件体系在哪儿呢?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工业体系完整了,但我们还缺工业软件这个“魂”。我国工业软件很薄弱,不仅仅是从纯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来讲,更重要的是从工业系统来讲,工业软件是我们的短板。波音787的研制用了8000多种软件,我们的产品研制用了几个软件呢?
工信部提出制造业的“新四基”,包括“一硬”(自动控制和感知)、“一软”(工业核心软硬件)、“一网”(工业互联网)、“一平台”(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我想说的是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再发达,没有工业核心软硬件,没有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我们的核电站、电力、自来水供应,包括军工系统的安全能够保证吗?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问题。
智能制造需要用软件定义数据的自动流动
宁振波说,智能制造就是以数据的自动流动解决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多样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数据的自动流动需要软件来定义。智能制造核心是工业软件,但是软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催生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出台的软件成熟度评价模型。
发展软件的难点并不是在政府、银行、通信多媒体等等行业,复杂的是在制造业,制造业的大数据和软件太复杂了,这就是我国的高铁可以走到全世界去,但是我国高铁30%的核心轴承、连接件全是德国和日本制造。问题出在哪里?工业技术。
在《三体智能革命》中(编者按:宁振波是该书作者之一),我们讲的是物理实体、意识人体、数字虚体,智能是本原,CPS(信息物理系统)则是它的最新实现形式。有智能的意识人体开发出了电脑,开发出了大量的软件,比如说我们常常用的CAD软件,就可以把物理实体建模。物理实体通过建模变成数字虚体,从而产生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产品设计、工艺制造,从实物的试错法转变为网络化、数字化的研制方法;另一个作用是通过数字虚体侵入物理实体中,物理实体本身没有智能,通过虚体解读工业4.0、工业互联网,解读智能制造和CPS。
在设计、仿真、工艺、制造、检测、实验、运行、服务、支持和退役整个过程中生产了制造业的大数据,通过传感器采集、感知状态,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将采集到的状态传递到后台,通过后台大量的服务器做分析和计算,这就是云计算。它反过来要支撑我们的智能制造,调整智能制造体系,这个智能制造又生成大量的数据,形成模型。数字化的核心就是建模。工业软件是用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
离开了高档工业软件,《中国制造2025》只是一种梦想。到现在为止西门子花了100多亿美元做工业软件,美国GE公司把家电全部卖掉,向软件公司转型。智能制造的难点是在建模,焦点是在仿真,仿真是解决物理实验问题。成熟、完整的工业技术和制式中形成的工业软件将具备赋能、赋值和赋智的能力。
发展工业软件机会与挑战并存
宁振波说,2015年中国软件业人均收入14.1万元,仅次于金融行业的14.2万元,估计2016年会成为各个行业中收入第一的行业。软件从业人员547万人,创造了4.9万亿产值,今后5年缺口500万人。但是在所有软件人员里面,工业软件比例极低,现在我国的部分大学教育成为国外软件培训基地,这是让人担忧的。
由于软件利润非常丰厚,国外的软件厂商一直通过各种代理人和手段封杀、分化我国自主工业软件。我们如果在工业软件上不能有所建树,在工业创新、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上都会碰到阻力。
宁振波说,我们向“两会”提交的提案和议案里面提到:
一、要把打造工业软件及其平台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将软件人才培养纳入基础教育体系;
三、鼓励并出台政策推进工业软件相关民企、民非组织全面参与软件业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四、鼓励优势工业企业进入软件业,发展大型工业软件企业;
五、建议国企尤其是军工等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优先采购国产工业软件和服务;
六、建议成立工业软件政府引导基金,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工业软件领域。
THE END